最新目录

基于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2)

来源:现代预防医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文化的穿越 德国哲学家赫尔德(Johann Gottfried Herder)认为文化是人的创造物,文化的进步是历史的规律。而建筑则是这历史发展进程中最重要的文化

(一)文化的穿越

德国哲学家赫尔德(Johann Gottfried Herder)认为文化是人的创造物,文化的进步是历史的规律。而建筑则是这历史发展进程中最重要的文化载体之一。通过建筑了解文化,再将文化用于建筑中。比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大批建筑师对古希腊古罗马建筑进行测绘和研究,向古典建筑文化学习,并获得创新,带来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巨作。伯鲁乃列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钻研了当时的先进科学技术,特别是机械学,同时还熟悉古典建筑,掌握了古罗马、拜占庭和哥特式的建筑结构,才建造了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伯拉孟特(Donato Bramante)于1499年到罗马之后,刻苦向古罗马遗迹学习,足迹踏遍罗马城和周围地区,从此建筑风格大变,追求庄严宏伟,刚健有力,他设计的小小的坦比哀多,成为了文艺复兴盛期建筑的第一个代表。

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即便过了几千年依然散发着光彩。美国建筑师路易斯·康(Louis I.Kahn)五十岁之前成果平平,通过去罗马游历古典建筑,收获永恒精神,在世界建筑的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Tadao Ando)游历于古典与勒·柯布西耶之间,得到光的精神,成为当代著名的建筑大师。

(二)手法的穿越

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í)的《温柔自画像与培根》(见图 1)中,软塌塌的脸皮,用拐杖支撑着,灵感来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 Buonarroti)的壁画“最后的审判”中的人皮状自画像。

美国建筑师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设计的美国电报电话大楼,将外表做成石头建筑的模样,立面按古典方式分成三段,顶部是一个开有缺口的巴洛克式山花,底部大拱门的对称构图令人想起伯鲁乃列斯基设计的巴齐礼拜堂。

图1 温柔自画像与培根,1941

(三)空间的穿越

丹麦建筑师约翰·伍重(JornUtzon)设计的悉尼歌剧院与中国传统建筑的大屋顶、大台阶等建筑意象有着高度的一致性;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Paul Andreu)设计的中国国家大剧院,为使观众从热闹的天安门广场室外空间进入观演空间时能保持平静的心态,提供了长长的地下入口过渡空间。而埃及吉萨金字塔为了营造强烈的宗教气氛,从门厅到厅堂,要通过密闭狭长的黑暗甬道,进入厅后的院子,猛然见灿烂的阳光和金字塔,通过空间对比渲染氛围。而空间对比在苏州园林留园的入口空间中亦是用的得心应手。

在授课过程中,除了上述案例式教学模式,还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比如:路易斯·康的服务空间与被服务空间理论和伯鲁乃列斯基的佛罗伦萨主教堂穹顶的空腔有无关联?巴黎圣母院新的设计方案是如何使用现代技术重新诠释传统历史的?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定,引导学生反复回看历史,学会思考。

三、多样化的作业设置

本课程由于学时多、知识面广,设置平时作业极为必要,既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复习,温故知新;同时又可以提高学习兴趣,活跃氛围。在近两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通过平时作业设置的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隐藏在建筑表象背后的原因与细节,启发学生运用理论解释不同建筑的风格,鼓励学生从多层次、多角度地解读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平时作业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小组作业,主题设置以兴趣导入为主,再通过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另一类是个人作业,以建筑专题展开,凝练学生个人的认知与理解。其中小组作业又分为两个主题:课前预习分享型和设计制作演示型,如此便可涵盖课前预习、课中演示、课后总结三个阶段的学习检验环节,保证学习积极性与成效性。

(一)小组作业一:课前预习分享型

根据授课内容,为每小组选定教材章节主题,对该章节内容进行课前的预习和适当拓展。每小组由三位同学组成,主要工作有查找资料、制作分享课件、讲解分享。课前10分钟与大家分享。要求:提前进行资料收集与整理、挖掘有趣历史、PPT排版、PPT讲解。

此作业的设置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学生有机会走上讲台,将自己小组的成果主动呈现在师生面前,很有成就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二)小组作业二:设计制作演示型

在小组作业二中,设置了四种作业类型(见表2),充分挖掘并将每位同学的兴趣与外建史学习相结合。根据所学内容,每小组自由选择作业类型,题目自拟后须上报老师批准,根据所定作业内容选定演示时间,课上10分钟。要求:充分准备、大胆设想、走心设计、精心演绎。

文章来源:《现代预防医学》 网址: http://www.xdyfyxzz.cn/qikandaodu/2021/0613/486.html



上一篇:与竹为邻
下一篇:探寻生物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

现代预防医学投稿 | 现代预防医学编辑部| 现代预防医学版面费 | 现代预防医学论文发表 | 现代预防医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