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研究型教学方法在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现代预防医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研究型教学是指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需要研究的特定问题而展开的一种教学活动。研究型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以其独特的优势获得了迅速的发展,获得
研究型教学是指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需要研究的特定问题而展开的一种教学活动。研究型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以其独特的优势获得了迅速的发展,获得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青睐[1]。它根据教学内容特点,适当地筛选、挖掘一些教学内容,设计改编成适于学生模拟科学研究方式的“课题”,提供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悟到科学研究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得到科学思想的熏陶,为培养创新精神、创造思维打好基础[2-3]。预防医学实验课是临床、影像、护理、口腔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但预防医学内容庞杂,不易理解,同时很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比起其专业课,对预防医学的重视不够,但是预防医学讲授的卫生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等内容是学生今后开展科研进行实践必不可少的工具。为提高教学效果,在预防医学实验课中针对部分实践性强的教学内容,采取研究型教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1 研究型教学的实施过程 本次开展研究型教学的对象为本校2013级影影像专业一个班、临床专业2个班,共92名学生。根据研究型教学的教学理念和预防医学实验课的特点,设置了教学内容和实施过程。其具体过程如下: (1)按照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编制适合学生在课堂使用的实验讲义。讲义的题目选择综合性、实用性且适合研究性学习的案例。 (2)根据教学大纲选择合适内容开展研究型教学,按照学生所学的不同专业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资料开展教学,其步骤如下: ①设置题目。研究型教学总是围绕课程中的某个知识点而展开,教学的内容主要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展开并设置题目。题目的选择不仅要符合课程的技能培养要求,同时还要考虑目前的实际实施条件,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参与人数、研究基础等情况设置若干研究题目供学生选择。 ②题目确定后,在实施之前提前一周时间向全班学生提出若干与当前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以便学生课前准备相关知识,为后面的分组实施做准备。 ③按照实际情况分成小组,每组由5-6人组成,允许不同的小组选择相同的题目,各小组自行推举负责人,自行进行分工,由教师指导学生运用理论课知识,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根据各小组的具体情况制定研究方案。教师对研究方案提出具体要求,研究方案要求包括以下内容: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的选择、抽样方法、样本含量的确定、流行病学方法、统计学方法、质量控制等);预期结果;研究进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方案完成后由指导教师帮助完善。 ④各小组按确定的方案实施过程与研究小组自行安排,要求在3周左右完成,每周由教师安排时间,学生汇报进度和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并同时由教师指导学生建立数据库,边调查边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录入。全部调查完成后,进行数据的分析和论文的撰写,要求在2周左右完成,字数在4000字以上。 ⑤各小组完成研究性课题后,在教师的组织、协调、引导下进行课题相关情况的汇报和交流。 ⑥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回答与总结,对学习成果进行分析归纳,并可联系实际,对当前知识点进行总结提高。 ⑦课后留创新作业,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⑧每次研究型教学完成后,按照事先确定的标准对每小组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评价主要从活动态度、知识技能、完成活动任务的综合方面,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四个方面进行,给出每个学生成绩,此成绩纳入期末考核成绩中。 2 研究型教学的实施效果 (1)研究型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4],研究型教学让学生充分的动脑、动手,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推陈出新。 (2)研究型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它把各章节融会贯通,同时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既需依靠对知识的分化,又需依靠对知识的综合,知识的整合是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3)研究型教学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研究型教学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各式各样的探索让学生学习处理各种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处理各种事的能力。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研究型教学能培养学生基本的科研素养[6]。学生通过选择题目、查阅文献、设计研究方案、组织研究方案的实施、整理分析资料,撰写论文等过程,熟悉了科学研究的全过程,逐步形成了独立思考能力、科学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严谨的科研作风,这些为今后开展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5)研究型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研究型教学实施的整个过程中需要学生有良好的分工和合作,整个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大局意识、服务精神和责任感,这些素质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3 开展研究型教学的几点体会 (1)指导教师的素养是研究型教学能否顺利开展前提条件,研究型教学需要学生通过一个课题帮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这要求老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教学技巧、必要的科研能力和管理能力,同时转变教学观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本次参加研究型教学的教师均是承担多年预防医学教学的主讲教师,对相关知识的把握到位,同时具有丰富的流行病学研究的实际经验,并且具有多年指导学生毕业生产实习的经验,可以胜任对学生进行研究型教学的 指导工作。 (2)大部分专业的预防医学课安排在第五学期,该学期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对科研的了解很少,这些对因素研究型教学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定期汇报研究进度,采取必要的监督,有效的进行指导,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这些是研究型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保障。 (3)开展研究型教学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员和经费。在研究型教学中,教师的从前期的选题、学生研究方案的讨论修改、实施过程中的及时指导、到后面的数据分析、论文撰写、汇报,到最后的分析总结,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其工作量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增加。另一方面,在研究型教学中也需要一定的经费支出。因此,开展研究型教学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师、教学内容、教学经费和教学时间。 总之,在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开展研究型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非常有益的,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研究型教学是指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需要研究的特定问题而展开的一种教学活动。研究型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以其独特的优势获得了迅速的发展,获得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青睐[1]。它根据教学内容特点,适当地筛选、挖掘一些教学内容,设计改编成适于学生模拟科学研究方式的“课题”,提供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悟到科学研究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得到科学思想的熏陶,为培养创新精神、创造思维打好基础[2-3]。预防医学实验课是临床、影像、护理、口腔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但预防医学内容庞杂,不易理解,同时很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比起其专业课,对预防医学的重视不够,但是预防医学讲授的卫生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等内容是学生今后开展科研进行实践必不可少的工具。为提高教学效果,在预防医学实验课中针对部分实践性强的教学内容,采取研究型教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1 研究型教学的实施过程 本次开展研究型教学的对象为本校2013级影影像专业一个班、临床专业2个班,共92名学生。根据研究型教学的教学理念和预防医学实验课的特点,设置了教学内容和实施过程。其具体过程如下: (1)按照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编制适合学生在课堂使用的实验讲义。讲义的题目选择综合性、实用性且适合研究性学习的案例。 (2)根据教学大纲选择合适内容开展研究型教学,按照学生所学的不同专业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资料开展教学,其步骤如下: ①设置题目。研究型教学总是围绕课程中的某个知识点而展开,教学的内容主要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展开并设置题目。题目的选择不仅要符合课程的技能培养要求,同时还要考虑目前的实际实施条件,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参与人数、研究基础等情况设置若干研究题目供学生选择。 ②题目确定后,在实施之前提前一周时间向全班学生提出若干与当前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以便学生课前准备相关知识,为后面的分组实施做准备。 ③按照实际情况分成小组,每组由5-6人组成,允许不同的小组选择相同的题目,各小组自行推举负责人,自行进行分工,由教师指导学生运用理论课知识,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根据各小组的具体情况制定研究方案。教师对研究方案提出具体要求,研究方案要求包括以下内容: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的选择、抽样方法、样本含量的确定、流行病学方法、统计学方法、质量控制等);预期结果;研究进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方案完成后由指导教师帮助完善。 ④各小组按确定的方案实施过程与研究小组自行安排,要求在3周左右完成,每周由教师安排时间,学生汇报进度和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并同时由教师指导学生建立数据库,边调查边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录入。全部调查完成后,进行数据的分析和论文的撰写,要求在2周左右完成,字数在4000字以上。 ⑤各小组完成研究性课题后,在教师的组织、协调、引导下进行课题相关情况的汇报和交流。 ⑥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回答与总结,对学习成果进行分析归纳,并可联系实际,对当前知识点进行总结提高。 ⑦课后留创新作业,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⑧每次研究型教学完成后,按照事先确定的标准对每小组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评价主要从活动态度、知识技能、完成活动任务的综合方面,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四个方面进行,给出每个学生成绩,此成绩纳入期末考核成绩中。 2 研究型教学的实施效果 (1)研究型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4],研究型教学让学生充分的动脑、动手,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推陈出新。 (2)研究型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它把各章节融会贯通,同时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既需依靠对知识的分化,又需依靠对知识的综合,知识的整合是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3)研究型教学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研究型教学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各式各样的探索让学生学习处理各种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处理各种事的能力。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研究型教学能培养学生基本的科研素养[6]。学生通过选择题目、查阅文献、设计研究方案、组织研究方案的实施、整理分析资料,撰写论文等过程,熟悉了科学研究的全过程,逐步形成了独立思考能力、科学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严谨的科研作风,这些为今后开展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5)研究型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研究型教学实施的整个过程中需要学生有良好的分工和合作,整个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大局意识、服务精神和责任感,这些素质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3 开展研究型教学的几点体会 (1)指导教师的素养是研究型教学能否顺利开展前提条件,研究型教学需要学生通过一个课题帮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这要求老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教学技巧、必要的科研能力和管理能力,同时转变教学观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本次参加研究型教学的教师均是承担多年预防医学教学的主讲教师,对相关知识的把握到位,同时具有丰富的流行病学研究的实际经验,并且具有多年指导学生毕业生产实习的经验,可以胜任对学生进行研究型教学的 指导工作。 (2)大部分专业的预防医学课安排在第五学期,该学期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对科研的了解很少,这些对因素研究型教学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定期汇报研究进度,采取必要的监督,有效的进行指导,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这些是研究型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保障。 (3)开展研究型教学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员和经费。在研究型教学中,教师的从前期的选题、学生研究方案的讨论修改、实施过程中的及时指导、到后面的数据分析、论文撰写、汇报,到最后的分析总结,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其工作量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增加。另一方面,在研究型教学中也需要一定的经费支出。因此,开展研究型教学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师、教学内容、教学经费和教学时间。 总之,在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开展研究型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非常有益的,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文章来源:《现代预防医学》 网址: http://www.xdyfyxzz.cn/qikandaodu/2021/0313/391.html



上一篇:以学生为中心的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模式以广
下一篇:基于医患关系中的医疗事故的危害及原因探析

现代预防医学投稿 | 现代预防医学编辑部| 现代预防医学版面费 | 现代预防医学论文发表 | 现代预防医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