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论现代中国画家诗人时事诗词的类型(2)

来源:现代预防医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遗老型画家诗人自然属于少数,为辛亥革命胜利欢欣鼓舞者的画家诗人大有人在,姚华就是其中之一。在《辛亥十月二十五日诏书谢政,明日为中华民国赋

遗老型画家诗人自然属于少数,为辛亥革命胜利欢欣鼓舞者的画家诗人大有人在,姚华就是其中之一。在《辛亥十月二十五日诏书谢政,明日为中华民国赋纪》中他对于清朝结束民国开元充满了期待。“丹书叶叶下天阍,万户新桃更纪元。雷雨何曾惊匕鬯,山河依旧识中原。杏坛春始新周笔,梅里香生故国魂。信是不关兴灭例,几人襟袖见啼痕。”首联便是相当喜庆的开头,“丹书”“新桃”皆为喜庆的符号。在姚华看来,进入民国虽然经历了风雨,但生活依然在延续,“山河依旧识中原”。在尾联部分,他嘲笑那些为前朝覆灭而掩袖低啜的遗老们,“几人襟袖见啼痕”。同样面对清朝灭亡、辛亥革命胜利,遗老型和开明型的画家诗人的情绪反应有着天壤之别。

第二,民主革命时期。1912年以后,北洋政府掌握国家政权。由于北洋政府主政不力,从1916年至1928年间中国一直处于军阀割据时期。各路军阀为争夺政权混战不断,百姓受战争影响迁徙流转,深以为苦。许多现代画家为求生存四处逃难,其中就包括吴昌硕、齐白石等人。

1912年以后,吴昌硕一直寓居上海,北洋政府成立时他已经年近七旬。上海自开埠后一直经济昌盛繁荣,既是商家必争之地,也是兵家争夺的战场,战火的硝烟影响到在上海求生的芸芸众生。1927年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上海工人举行罢工。作为一个以卖画为生的手艺人,吴昌硕不愿厕身政治的漩涡。他在《闸北兵乱,移居西摩路李氏瀛在庐,涂中得句》描述,“绝望依南斗,其凉又北风。酒瓢辞独醉,书担走随翁。蜃气兵尘外,鸿哀草泽中。杜陵吁剑阁,恻恻梦魂通。”(其二)他显然不能理解刚刚兴起的共产主义运动,将之形容为“兵乱”,自是误解之词。当时吴昌硕在上海的书画界已经声名显赫,他的画作在日本和国内都颇受欢迎。然而即使如此,他依然感觉到生活如飘萍般摆荡,诗句“鸿哀草泽中”即是体现。他最大的希望就是战争早些结束。“杜陵吁剑阁”指的是杜甫的《剑门》一诗,“唯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连山抱西南,石角皆北向。两崖崇墉倚,刻画城郭状。一夫怒临关,百万未可傍。珠玉走中原,岷峨气凄怆。”杜甫通过描写剑门险要的地势,联想到安史之乱后混乱的局面,意识到剑南会沦为军阀混战之地。吴昌硕此处借指上海,他自然不希望混战给上海带来灾祸。上海的“兵乱”一时难以结束,他受弟子王个簃之邀仓促前往杭州。《避兵超山和个簃》作于杭州超山,是一首与弟子王个簃的和作。“映天鳌逼仄,断路鬼凄迷。说梦怜春晚,张眸见物齐。歌谁欃托命,人比佛抟泥。剩可瞢腾坐,胡卢听鸟啼。”该诗充满了不安的情绪,从“逼仄”“断路”等词中不难看出。

动荡的时局除了影响在上海谋生的吴昌硕外,远在湖南的齐白石也感受到军阀混战的威胁。1916年,年过半百的齐白石居乡作画,友人的避难让他第一次感受了战火延及家门。“军声到处便凄凉,说道湘潭作战场。一笑相逢当此际,明朝何处著诗狂。”(《丙辰四月十一日,闻南北军约战于湘潭。有友人避灾来借山,偶观借山图及诸题词,因怀唐叟传杜》)由于战火初燃,因此从这首诗中还感受不到强烈的忧患之情,更多的是老友相逢的喜悦。次年,战乱滋扰频繁。齐白石不得已只身赴京,以卖画刻印为生。到了1919年,齐白石已经先后三次从北平往返湘潭。“一日飞车出帝京,衡湘何处著闲民。园荒狐已营巢穴,世变人偏识姓名。愁似草生删又长,盗如山密铲难平。三年深负红梨树,北地非无杜宇声。”(《己未三客京华,闻湖南又有战事。将欲还家省亲,起程之时,有感而作》)频繁的混战使得家乡盗匪肆掠,家园已变得十分荒芜,连狐狸都开始筑巢,“园荒狐已营巢穴”。如同诗句“愁似草生删又长,盗如山密铲难平”所言,自己的愁绪如斩不尽的杂草,盗贼如铲不完的山丘难以尽除,从齐白石的诗句中不难看出动荡的时局对普通人生活的巨大影响。

第三,抗日战争时期。军阀混战还不是最为危急的时刻,日寇的侵袭才让中华民族真正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1937年9月日军向西挺进,国民党军队封锁长江使得常州断粮。不仅如此,国民党军队退守之余还四处劫掠骚扰。钱名山在《十月十六日纪事》中写道:“南村移家苦不早,照眼安阳山色好。昨夜家中消息来,兵人荒庐迹如扫。登吾之堂,卧吾之床,颠倒我衣裳,席卷囊括为行装。老夫避地计或误,兵法捣虚固所当。世间何物可长保?身外区区复何道。邓氏本来传一经,老聃幸未亡三宝。嗟哉东国鲁仲连,从今请作磨兜坚。”外寇未及先自乱阵脚,首先遭殃的是普通百姓。溃散的军队如同流寇,“登吾之堂,卧吾之床,颠倒我衣裳,席卷囊括为行装。”军队纪律如此涣散,也难怪抗战伊始便节节败退。面对家里遭受的洗劫之物,钱名山徒自悔恨没有早日移居,“南村移家苦不早”,事已至此只好自我宽慰,“世间何物可长保?身外区区复何道”。

文章来源:《现代预防医学》 网址: http://www.xdyfyxzz.cn/qikandaodu/2021/0708/524.html



上一篇:原乡想象与现代记忆评田原现代诗中的乡土意象
下一篇:霍华德庄园现代与传统的连接

现代预防医学投稿 | 现代预防医学编辑部| 现代预防医学版面费 | 现代预防医学论文发表 | 现代预防医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